close

2010年二月二十八號,下午一點二十分,我坐在廈門市思民區湖邊的一間咖啡店

旁邊放著因心情浮躁而讀到一半的莎岡著作「我最美好的回憶」。突然一個聲音,

淡淡地,絲毫不帶一絲情感的提醒了我,「現在你已經二十五歲了。」

 

"原來我已經到了這個歲數"。對於年紀更長的人來說,聽到這種說法時只會面帶厭惡

之情,輕蔑地說:「那又怎樣?你還嫩的很!」。沒錯,若以過去的算法來說我只

不過經歷了四分之一百罷了。不過就在24到25的這一年間,我卻瞭解到了過去幾年

都無法明白的事情。

 

我變的世故了。

 

先在此說明,我並沒有工作多長的時間。我在去年離開了台北,來到中國的一座沿海城市

擔任某外商公司的中國區代表,從事出口毛豆和其他食品到美國的業務工作。很幸運地

身為買方的我們,不需要穿西裝打領帶,也不用鞠躬哈腰討業務,我們要做的就是照計畫

下單給廠商,同時監督品質和運輸進度。也因為這樣的工作性質,我總是身處在某某總經

理或某某董事長的辦公室泡茶,出入高級餐廳參加飯局,逢年過節有收不完的禮品。在

供貨時間或品質出狀況時,我必須對著大我一輪甚至更多歲數的人說教,指責他們為何會

發生這些問題來延誤我們的出貨時間。就在這樣的生活中,我看到了當你在一個位置不平

等的狀況下時,一切可以是不按常理運作的。而所有的關鍵因素都建立在所謂的"利益"之

上,多麼的可悲。這也是我在台灣無法體驗到的經驗。

 

看到報章雜誌上提到,台灣有許多的人希望到大陸發展,而人數年年在增加當中。在這裡

我也碰到了越來越多和我同樣年紀的人,離鄉背井地在過去被稱為匪幫的國家中出賣勞力

只為了有更好的發展。我不是鼓勵人們到中國來工作,畢竟要是能在自己的家鄉有一份不

錯的工作和收入,誰會願意離開?無奈,台灣已經不再友善,起碼對年輕一代的人來說

情況就是如此。當房價狂飆,收入銳減,看不到未來遠景時,怎麼能夠阻擋人民西進的決心

?反觀中國大陸,雖然人民素質低劣,文化水準也差到讓人無法忍受,但是這裡有的是讓

人一夜致富的環境。所以一批又一批的"經濟移民"前仆後繼地來到這裡淘金,來這裡追逐

夢想。經濟學的老話「人潮就是錢潮」在這塊大陸上就是最好的印証。話說到這裡不是代表

本人已經放棄過去的價值投向萬惡資本主義的懷抱(諷刺的是中國是由"共產黨"所統治),

而是認為只有提升自己的實力才有能力來影響社會。

 

社會是現實的,無論我們有多努力都無法去反抗它。即便你的志向是作為一個藝術家,也

必須懂得譁眾取寵和製造利益話題。蔡國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難道中國大陸只有他一個

優秀的藝術家嗎?當然有!但是他卻有其他藝術家們所沒有也不肖有的"入世精神"(這個

詞有相當多的意思)。看看最近熱到不行的國片「艋舺」吧,這部電影所提撥的宣傳費用是

我目前所見過最高的一部,而效果呢?票房已經證明了的確是物超所值。以上兩個例子我相

信足以說明我所提到的"現實"。不管你的作品多麼地優秀,實力多麼堅強,只要你不明白

這點就無法讓自己在這個世界被"看見"。

 

這些心態上的心路歷程其實除了工作之外,也恰好與我週遭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產生了鏈結

。而如果不是透過生活,我想我沒有辦法去理解...或者說,不願意去面對。因為年少輕狂的

自己不甘心承認就此必須要放棄從前所抓住的事物和價值。在莎岡(Sagan)的散文集「我最

美好的回憶」中有一篇散文名為「閱讀」給了我非常大的影響。莎岡提到在過去某些時期,

她所熱愛的小說事實上是出於一種自戀式與幻想自身經驗投射的結果。不過伴隨著時間與成

長,當她再度重新閱讀時,她理解到創作之美與文學的偉大並不只是關於一位"少女"而是整

個故事本身。閱畢的當下,如同當頭棒喝。我才明白,原來我的視野是這麼地狹窄。當年輕

人不斷的試圖往內心尋找答案時,卻不知答案早已存在於周遭。從前的一句「夢裡尋她千百

度」現在看來又有了新的體悟。

 

"Are you taking order? Are you taking over?"是我過去對於生命的執著。以前總是

認為如果要實踐這個理念,只有一條道路可以前往,殊不知並不如我所想。因為在人生的

道路上,有太多太多我們所想不到的風景與變化。我認識許多過往的文藝青年,與現實一番

激烈對抗之後把自己弄得滿身是傷,到最後自暴自棄的認為自己"屈就"於現實之下此生也

再無追夢的可能。但是真的如此嗎?難道可曾想過是我們自己把自己鎖在高塔之中,先唾棄

了這個社會在先?因為愚昧地大眾不知道什麼是音樂,什麼是藝術?

 

自己一些小小的想法,希望可以幫助到某些人,也期望每個人都能找到新的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ix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